记者近日从南京林业大学获悉,该校曹文煊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成功开发出多功能农药纳米载体,可使农作物增产减药,每亩减少成本上百元,帮助农户真正实现绿色高效生产。
“我们的创业梦始于2020年。”团队负责人曹文煊回忆道,“当时我们意识到,传统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控释性差、附着力低、分散难等问题,导致农药过量使用,进而引发环境污染、病虫抗性增强和农药残留等一系列问题。”曹文煊在本科期间对纳米材料有深入研究,他受到药物胶囊控释机理的启发,萌生了利用纳米技术提升农药利用效率的想法。
经过四年的潜心科研和反复试验,团队在2024年成功成立公司,并推出了首款多功能农药纳米载体产品。这一产品基于纤维素和多酚类物质,通过独创的改性和自组装技术,解决了农药控释性差、附着力低、分散难等行业痛点。
“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一场颠覆性的创新。”团队成员陈霜介绍道,多功能农药纳米载体以粉末状形式呈现,具有高效释放、精准喷洒和自然降解的优点。
具体来说,产品利用高取代技术,使纳米载体在酸性条件下实现72小时的缓控释,释放率高达97%,确保药物在植物患病区域精准释放。同时,通过多酚类物质自聚包裹技术,提升了药物的附着力,使药物能稳稳黏住液滴,避免大量流失。此外,应用两亲性分子自组装工艺,进一步提高了载体的分散性,使其在水中稳定分散,实现高效施药。
团队不仅在实验室内取得了技术突破,更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产品的效果。在河南省商水县小麦种植基地,负载壳寡糖的产品用于治疗纹枯病,农药使用量降低32%,每亩地节约用药和人工成本98.6元;在仪征市水稻种植基地,负载咪鲜胺的产品治疗稻瘟病,每亩结实率提高23.8%,亩产量增加10.7%;在南京盘城葡萄种植基地,产品显著降低了农药残留,相较于国家标准减少62%。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让更多人‘吃得安心、吃得更好’。”曹文煊表示,团队计划在2025年启动融资,2026年进行产品优化研发,2027年全面开发市场,2028年探索新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团队还积极参与纳米农药相关研讨会,通过校友会和政府等渠道进行营销推广,不断扩大影响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股票杠杆网站开户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