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8月21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题为《中国碳转型:最新的气候政策将增加高排放企业的负担,但会带来长期效益》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在强制性气候披露的要求下,企业合规成本增加,其中双重上市公司和央企处于更有利地位;就未来趋势看,提高范围3披露水平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转型政策收紧以及国际社会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透明度的要求提高,碳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更易受到碳转型风险增大的影响。虽然这些政策和措施将增加运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将带来长期效益。
《报告》统计,截至2024年7月,在中国受评非金融企业中,29%的企业面临重大碳转型风险。中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合计占全国碳排放的75%左右。放眼未来,对于碳密集型行业企业而言,全国碳市场的影响将逐渐增大。
《报告》指出,强制性气候披露会增加合规成本,但有助于改善气候相关透明度。双重上市公司和央企处于更有利地位,因为这些公司在遵守公认气候报告要求方面已取得进展。以受评上市央企为例,2021年到2023年,属于碳密集型行业央企的气候披露质量持续改善,在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标、专门的温室气体治理委员会、范围1和范围2净零排放目标设定和排放数据外部核查四个方面,数据都逐年改善。更多公司建立了内部治理机制来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并寻求其排放数据的独立核查。
《报告》认为,企业在提升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方面仍存改进空间。例如,受评央企均未设定具体的范围3减排目标,且只有极少数企业披露范围3排放量。
据了解,目前多数企业使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来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该标准将排放量分为三类,即范围1、范围2和范围3。前两类指企业自身的所有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范围3涉及与其供应链相关的排放。据统计,范围3排放量通常占大多数公司碳影响的65%以上,但由于企业必须依赖客户和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进行间接计算,因此最难评估。
穆迪评级公司表示,范围3披露目前在全球都是有挑战性的项目,而中国企业普遍来说在气候相关披露方面还处于较初级阶段。所以,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范围3减排披露和目标设定存在现实困难。然而就未来趋势看,提高范围3披露水平对真正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很多行业在范围1、范围2系统中并不是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却在范围3系统范畴之内,如果只针对范围1和范围2设定减排目标策略平台,则治标不治本,资本市场也不会认可;另一方面,全球越来越多企业正在设定范围3减排目标,并加强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以实现自身脱碳目标。遵守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气候披露要求和制定可信的转型计划,有助于中国企业与国际业务伙伴保持业务往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网观点